2024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24-03-19

目录

理论研究· 翻译批评研究专栏 /

5 翻译批评的跨学科定位:框架语义学视域  周领顺

14 论翻译批评效应研究的三重视域  李金树

22 走向多元建构的翻译批评  胡作友 常筱竹

28 新时期文学翻译批评的焦点问题与认知转向  谭业升
 

译史纵横 /

38 中国翻译史上的“口译笔述”模式:必然、实然、应然  许文胜 刘巧玲

45 铁路知识术语在近代中国的译介与地方化研究  滕梅 王一平 王小雨
 

译介研究 /

53 中国话本文学在法国的译介和研究  吕如羽

61 《诗经》在德语国家的译介研究  庞娜娜 朱昕凯
 

翻译教学 /

70 大语言模型技术驱动下翻译教育实践模式创新研究  王华树 谢斐
 

译家研究 /

79 离散译者王际真的中国现代文学译介  黄赛赛
 

学术视点 /

87 中国政治术语译出的标准化:术语学与翻译方向性之维  郭松林 王晓辉

95 ChatGPT 人工智能翻译的隐忧与纾解  王贇 张政
 

翻译评论 /

103 经传合刻·随文释义——论陈荣捷译《近思录》的以朱释朱翻译进路  胡翠娥 崔佳
 

书刊评介 /

111 西方译者研究的新发展与再思考——《文学译者研究》评介  陈大亮 顾伟
 

学术访谈 /

117 构建国家对外话语体系中的对外翻译及国际传播——黄友义先生访谈录  陈京钰 黄友义
 

行业研究 /

123 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型”语言服务企业发展研究  王传英 孙瑾
 

学术争鸣 /

134 谈许渊冲韵体译诗的文化自觉  张保红 曹金芳
 

实践探索 /

143 交际术语学视域下的中医术语外译研究  蒋继彪

150 海洋类法律法规术语概念的英译问题探微  张贝 刘法公

156 浅论知识产权视角下的商标翻译  车云峰

162 跨文化传播层面翻译策略技巧研究——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葡汉互译评析(2023)  徐辉

167 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朝汉互译评析(2023)  孙金秋 杨茜
 

自学之友 /

172 Walden (II. Where I Lived, and What I Lived For)(Henry David Thoreau ) 孙致礼 译

175 以纯真之心译纯真之作——翻译《瓦尔登湖》有感  孙致礼

178 论自己(朱自清)  蔡力坚 译

182 论连贯的重要性  蔡力坚
 

词语选译 /

18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重要概念汉英对照
 

英文摘要 /

信息广角 /

191 2024 年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计划

中文摘要

翻译批评的跨学科定位:框架语义学视域
周领顺 扬州大学

摘要:根据框架语义学的原理、霍姆斯翻译研究的思想和译者行为批评互动关系的理念,本文尝试将“翻译批评”划分为“文本批评”框架、“行为批评”框架和“效果批评”框架等三个分语义框架,确立了每个分语义框架直至“翻译批评”总语义框架的核心元素,廓清了语义框架之间的边界,凸显了每个语义框架的个性特征和语义框架之间的互动关系,融翻译批评理论建设和提高翻译批评的操作性为一体,有利于将翻译批评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的总目标落到实处。

关键词:框架语义学;译者行为批评;翻译批评框架;跨学科;理论建设

论翻译批评效应研究的三重视域
李金树 四川外国语大学

摘要:翻译批评效应是指翻译批评活动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其研究本质上是对翻译批评价值的发现。译界对翻译价值关注甚多,但对翻译批评效应的系统研究重视不够。本文结合翻译批评实践案例,以探究和描写性的研究方式,考察翻译批评效应的三个维度,即文本效应、政策效应和文化效应。翻译批评效应研究有助于有效揭示批评活动对促进翻译质量提高、翻译理论优化、翻译学科繁荣等方面的积极意义,更有助于发现批评活动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从而深化对翻译批评的价值认知。

关键词:翻译批评;翻译批评效应;文本效应;政策效应;文化效应

走向多元建构的翻译批评
胡作友 合肥工业大学 | 常筱竹 苏州大学

摘要:翻译批评作为翻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纽带。翻译批评不能单向发展,而应该走向多元建构之路。在理论层面,翻译批评离不开理论关怀,理论缺位会影响翻译批评的科学性与可信性,只有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翻译批评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在价值层面,翻译批评可以有效监督译者的翻译行为,提高译作质量,提升读者欣赏水平,在促进文化交流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情感层面,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翻译批评,翻译批评应打造自己的时代特色和人文情怀。

关键词:翻译批评;多元建构;翻译学

新时期文学翻译批评的焦点问题与认知转向
谭业升 上海外国语大学

摘要:在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对翻译实践者进行的非理性批评,不利于我们看清问题的实质,不利于提出有关对外文学- 文化翻译与传播的真知灼见。具体到新时期的文学翻译批评场域,存在与译者主体性认识密切相关的焦点问题,即全球化语境下的翻译共性主义、归化与异化以及汉学家译者的翻译改写问题。本文对当前文学翻译批评中的焦点问题进行梳理,明确现有认识的不足,并探讨翻译批评认知转向可能带来的突破。本文强调了提升翻译批评主体间性和加强翻译认知批评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翻译批评;文学翻译;“走出去”;认知转向;主体间性

中国翻译史上的“口译笔述”模式:必然、实然、应然
许文胜 刘巧玲 同济大学

摘要:“口译笔述”是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文化、思想、科技引进过程中的主流翻译模式。本文从政治、历史、文化维度回顾该模式滋萌与沿用的历程,揭示其何以成为必然之举、分析其实然之困、探讨其应然之为。研究发现,该模式是外来文化植入和本土政治诉求调和下的必然产物,它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人才匮乏的无奈,隐藏着中西译者双方地位失衡的本质。该模式可以在文化对视中提升翻译成效,能够在条件所限时增添历史注脚。

关键词:口译笔述;翻译史;译者;翻译模式

铁路知识术语在近代中国的译介与地方化研究
滕梅 王一平 王小雨 中国海洋大学

摘要:晚清民国时期,大量西方科技知识通过翻译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知识体系产生冲击,促进了现代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本文通过梳理铁路知识术语译介及其演变轨迹,考察了铁路知识在近代中国的地方化历程。研究发现,铁路知识在中国近代的建构经历了引入、普及和应用三个阶段。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和中国知识分子对铁路概念术语的译介是国民认识铁路的开端;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期刊对铁路知识的译介促进了铁路知识体系在中国的建立和普及;清末民初对术语译词的统一与规范则推进了铁路知识在更广范围内的应用,加速了铁路知识在中国的地方性生成。这些发现有助于认识翻译的知识功能,揭示翻译在人类知识形成历史中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

关键词:铁路知识;术语;译介;地方化

译介研究中国话本文学在法国的译介和研究
吕如羽 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中国话本文学的法语译介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且涉及多位重要的法国汉学家。自18 世纪《中华帝国全志》中的话本首译到19 世纪汉学家的选译介绍,再至当代对于话本文学更为深入的翻译和研究,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国话本在法国的译介展现出了不同的维度,法国汉学界对此种中国古代特有文类的认知也日益走向成熟。这一动态进程与法国汉学相伴相长,也构成了中国文学域外传播的重要板块,深刻见证和参与了三个世纪以来中法文学文化的交流互动。

关键词:话本文学;翻译研究;法国汉学;中国文学域外传播

《诗经》在德语国家的译介研究
庞娜娜 朱昕凯 山东大学

摘要:自1749 年《中华帝国全志》德译本收录八首《诗经》诗歌以来,《诗经》在德语国家的译介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经历了18 世纪的初步引入、19 世纪的迅速发展、20 世纪的逐渐深入和21 世纪集大成译本的出现,整体呈现出日益全面化、系统化的趋势。在此期间,涌现出吕克特、施特劳斯、米伦维克、西蒙等优秀译者,其《诗经》译本为德语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情感提供了丰富资料。

关键词:《诗经》;译介;德语国家;德国汉学

大语言模型技术驱动下翻译教育实践模式创新研究
王华树 谢斐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大语言模型在翻译教育中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翻译教育的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立足于大语言模型驱动下的翻译教育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传统翻译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结合大语言模型技术的特点,探索其在赋能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等多个方面,并探讨大语言模型教学应用中的主要问题与建议,旨在促进大语言模型技术与翻译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大语言模型;翻译教育;实践模式;创新

离散译者王际真的中国现代文学译介
黄赛赛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摘要:离散译者王际真是20 世纪40 年代西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译介者,其中国现代小说编译选集深刻影响了西方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认识和评价。王际真选材上偏向现实主义批判小说,旨在展现五四及其后中国文学在内容和精神上的现代化。他一方面以西方诗学规范对原文进行删减修改,同时亦积极保留原文异质性、传达源语文化及作品精神。王际真的译介行为体现了译者在离散处境下的文化认同,既以西方文学为参照追求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构建,又从世界文学语境下审视中国文学的精神及其发展。这一双重文化认同构成了王际真中国现代文学译介行为的内在张力。

关键词:王际真;离散;中国现代文学;文化认同

学术视点中国政治术语译出的标准化:语学与翻译方向性之维
郭松林 北京语言大学 | 王晓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摘要:作为中国政治话语的显性标记,政治术语及其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当下政治术语译出的“同义现象”,本文尝试从术语学维度和翻译的方向性维度分析政治术语译出标准化的依据。前者反映了政治术语翻译的普遍性问题,关联术语翻译的一致性,后者反映了中国政治术语译出的特殊性问题,关联术语翻译的可接受性。本文认为,政治术语的术语属性以及译出中的文化接受问题将证实中国政治术语译出标准化的必要性,这也将成为中国翻译的独特经验。

关键词:政治术语;标准化;翻译方向性;译入;译出

ChatGPT 人工智能翻译的隐忧与纾解
王贇 太原学院 | 张政 北京师范大学

摘要:以ChatGPT 为代表的大语言处理模型技术受到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狂热追捧,对人工智能翻译也产生巨大影响。在积极接纳和应用技术的同时,如何识别并纾解ChatGPT 翻译带来的隐忧,是亟需审慎思考的问题。本文以ChatGPT 的工具价值为切入点,以形而下的具体表征解析ChatGPT 翻译特点,从形而上的技术哲学视角探索其隐忧,并提出“数字共生”理念,聚焦译者主体、语言客体和翻译伦理提供纾解路径,以期为大语言模型时代人机关系哲学反思与人工智能翻译优化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ChatGPT;人工智能翻译;人工译者;隐忧;纾解

经传合刻· 随文释义——论陈荣捷译《近思录》的以朱释朱翻译进路
胡翠娥 崔佳 南开大学

摘要:《近思录》是北宋理学之大纲,更是朱子哲学之轮廓,在普及和推广理学思想上起了很大作用,是后世性理群书的祖本。陈荣捷贯彻以朱释朱的原则,不仅翻译了语录正文,而且从浩瀚的《朱子语类》《朱子全书》以及其他评注家中摘取相关评注,作为帮助解读和理解语录的重要辅助,并采用传统的经传合刻文本形态,随文释义,为朱子学立言立解。作为中国哲学外译的整体原则,陈荣捷不避讳西方哲学名词,承认人类普遍经验和问题之“同”;同时遵循以朱释朱原则,肯定中国哲学对普遍问题的独特回应之“异”,做到了哲学翻译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近思录》;以朱释朱;经传合刻;随文释义;哲学翻译

西方译者研究的新发展与再思考—《文学译者研究》评介

陈大亮 浙江工商大学 | 顾伟 苏州大学

摘要:近年来,译者研究在西方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西方译者研究强调以译者为主体,突破科学主义研究范式的局限性。Literary Translator Studies(《文学译者研究》)是西方首部系统介绍文学译者研究概念、视角、框架、路径和方法的编著。该书聚焦译者研究的人文属性,重点展示档案传记、社会心理、副文本、文本综合四种基本研究路径,并据此整合各种研究视角和方法,代表西方文学译者研究的最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在评介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思考中西译论术语的译名问题、译者研究的概念体系与理论体系问题以及中西译论的比较与会通问题。

关键词:译者研究;人文主义范式;研究路径;研究方法;会通

构建国家对外话语体系中的对外翻译及国际传播——黄友义先生访谈录
陈京钰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黄友义 中国翻译协会

摘要:国家话语体系的构建对于提升国家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对外翻译及国际传播的有效实施。黄友义先生自20 世纪70 年代起致力于对外翻译、互联网传播以及国际交流等广泛领域。本次访谈围绕传播过程的五要素,探讨翻译人才培养、翻译作品选择、翻译受众分析、翻译效果和翻译技术五大议题,旨在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见解和指导。

关键词:对外翻译;国际传播;国家对外话语体系

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型”语言服务企业发展研究
王传英 孙瑾 南开大学

摘要:在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AI)与语言服务的结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从语言服务大国迈向语言服务强国的重要契机。当前,我国语言服务企业仍普遍存在服务内容“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智能化水平较低等实际问题。本文在总结AI 对语言服务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智慧型”语言服务企业的理念与成长路径,并就助力我国语言服务企业的“智慧型”转型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语言服务;“智慧型”语言服务企业

谈许渊冲韵体译诗的文化自觉
张保红 曹金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要:从翻译诗学视角看,译者可以顺应时代诗学规范,也可沿袭传统诗学规范。不同诗学规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在中西文学翻译实践中都可找到经典的案例。许渊冲选择沿袭传统诗学规范,他的翻译实践是清一色的韵体,且深深地打上了中华传统文化与文学经验的烙印。他的翻译理论承继了中国古典哲学、美学和传统译论,其理论与实践演绎出在承继中优化,在优化中发展的路径。本文从印象式批评、整体批评、文化传统和换位思考等方面与《课堂讨论中汉诗英译的方方面面》一文进行商榷,以求改变当前人们对韵体译诗认知的偏差,重新评估许渊冲韵体英译古典汉诗的文学、文化价值。

关键词:许渊冲;韵体译诗;文化自觉;再思考

交际术语学视域下的中医术语外译研究
蒋继彪 南京中医药大学

摘要:中医术语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基本理论、临床治疗和中药方剂等三部分构成。中医术语在语符表征、概念认知和语境交际等方面具有语符简练、概念复杂、语境多样等多重特质,对其进行恰当、得体的翻译,是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本文以交际术语学理论为视角,尝试提出中医术语翻译应遵守的系统性原则、语境化原则和有效性原则,并从语符层面、概念层面和语境层面阐释了具体的翻译方法,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医术语外译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交际术语学;中医术语;翻译原则;翻译方法

海洋类法律法规术语概念的英译问题探微
张贝 刘法公 浙江海洋大学

摘要:本文从我国海洋类法律法规汉英译本着手,对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英文版中的海洋术语和概念,基于法律翻译的准确严谨、概念对应一致原则,分析我国相关海洋法律法规英译本,发现了两类典型翻译问题:海洋术语与权威英译名不匹配;汉英术语概念不对应。并就此提出两条建议:(1)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英文术语匹配汉英海洋法律专业术语,实现译文通约性;(2)按照一致性原则匹配汉语海洋法律译文的对应术语概念,实现术语与概念精准一致。

关键词:英语翻译;中国海洋法律;术语和概念;问题;对策

浅论知识产权视角下的商标翻译
车云峰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此前探讨商标翻译的文章普遍围绕语言文化层面展开,忽视了商标是重要的知识财产,商标翻译应满足合法性这一基本要求。本文探讨了在知识产权法律框架下的商标翻译问题,强调商标翻译必须保证译名具备显著特征,同时避免侵权和违禁,提出了使用臆造词、突出民族性的商标翻译策略,指出在非商标类翻译活动中,商标词处理应遵循“名从主人”原则,酌情保留原文或使用官方合法译名,并防止将通用名误译为商标名,提醒翻译工作者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在翻译工作中守好“合法”底线。

关键词:知识产权;商标;翻译

跨文化传播层面翻译策略技巧研究——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葡汉互译评析(2023)
徐辉 西安外国语大学

摘要:跨文化传播离不开翻译,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交际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传播过程与交流活动,跨语言与跨文化传播必须通过翻译来实现。本文基于对2023 年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中葡汉、汉葡的参赛译文分析,浅析了跨文化传播层面相关翻译策略技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通过相关翻译技巧的恰当运用,准确传达原文含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汉语;葡萄牙语;跨文化传播;翻译策略技巧

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朝汉互译评析(2023)
孙金秋 杨茜 西安外国语大学

摘要:本文以尤金·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四个层面对第35 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朝译汉、汉译朝译文进行评析,指出翻译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阐述翻译需在充分理解朝汉两种语言差异的同时,做到源语言与目标语言间语义、文化及读者感受层面的对等,以期对朝汉、汉朝翻译实践、教学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功能对等;词汇;句法;篇章;文体


点击:
返回页首 返回上一页